252019.06

中国最前沿的垃圾分类

上海最新实施的垃圾分类 2019-06-25

 
       2019年7月分上海社区实行垃圾分类减量项目为规范生活垃圾产生者分类投放行为,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制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住宅小区、农村居民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机场、客运站、轨道交通站点、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
      基本分类类别及定义:本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标准分类。
        1可回收物: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2有害垃圾: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3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4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条例具体规定:
      《条例》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不得随意丢弃垃圾。单位、个人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 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相关规定,将单位和个人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信息归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
                 (一)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且拒不改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二)阻碍执法部门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市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将绿化市容部门提交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的评议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信 息公示系统。市房屋管理部门应当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部门提交的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分类投放管理责任情况,纳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当前垃圾分类逐步执行落地,不少难点浮现出来。环保研究者阳平坚认为,一是居民的素质问题,主要是思想意识层面。“大家普遍有一个只图自己方便、不管公共利益受损的心态,也就是一个长期的‘利他之心’的教育问题;二是与居民分类相互适应的硬件配套和精细管理问题。“如果居民分好类了,干湿垃圾还是混合运输,或者湿垃圾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臭气熏人,或者不同垃圾运到处理点,后续的焚烧、资源化、回收等分类处理又跟不上,都会极大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和积极性。”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表示,分类标准的细化也是难点之一。目前垃圾分类的四分法,在操作层面,很多人无所适从。夏学民建议,应考虑进一步修订垃圾分类的细化标准,从社区居民可操作的角度,扩大垃圾分类的细分标准。比如把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化为玻璃酒瓶、塑料罐、书报纸张、快递包装纸板箱、废弃衣物等。
   对于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这一难点,据联运环境项目中心副总监刘香奇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前端分类不彻底、中端运输不规范、后端处置跟不上。“我们的做法是建立垃圾分类监管体系,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投入分门别类的干湿垃圾收运车辆,进行桶车分离运输,极大地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分类后需要找对地方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明星穿过的旧衣服,虽然对明星来说是生活垃圾,但他完全可以转化成一个慈善拍卖物,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家家户户的厨余垃圾应该成为美化阳台的资源;快递物流包裹的纸板箱,我们可以动动脑筋,进行二次创意设计再造,把它做成环保型家具。”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表示。
   垃圾分类需要一手做加法,一手做减法。“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O2O平台家宝兔总裁王爱华介绍,加法应该是增加可回收物的回收品类,整编零散回收渠道,形成一条回收系统。可以引进 “互联网+再生资源产业链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回收企业,帮助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做优做强。减法是我们生活的小区、写字楼都是由物业管理的,物业保洁应该做好并起到垃圾分类的协警作用。
   在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也在发挥着作用。上海将从购买服务、培育发展、行业引导三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创造条件。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固废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伟表示,在过去,社会组织、环保组织主要参与的都是一些垃圾分类宣教工作,“作为一家社会组织,我们深知推动治理社会问题需要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我们成立的固废领域的行业学会,希望借此平台让平台内的机构、企业实现信息互通。我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凭借其处事灵活的特殊性,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举个例子,绿色浙江在过去五水共治、环境监督等工作上,多次举行‘吾水共治圆桌会’,组织多利益相关方坐下来讨论,助推环境治理多方参与。上海的三方面引导,可以很好地带动本地区的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特性。既可以让社会力量发挥作用,也能将一定的‘矛盾’在小范围内化解掉。”
   上海市7月1日起将“全面撤桶”,但此前出现的一些垃圾乱扔的不文明现象,引发了一些居民的担心。杭州市江干区城市管理局局长金炜竑表示,撤桶并点是习惯养成的一个中间环节,某种程度上“撤桶”的不方便能倒逼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但容易出现反复。垃圾分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很长的过程,只有真正通过顶层设计落实责任,通过持之以恒的入户宣传、“桶长”督导、强化监管和常态执法等强势推进,才能真正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从而养成源头分类的好习惯